WAIE人工智能展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732-580


“一键换脸”之后是“剪刀手”,网络安全如今连拍照都该戒了?

来源:人工智能展会官网 浏览:756 发布时间:2019-09-19

照片比“剪刀手”

是最常见的pose

1.png

【】然而,这一手势可能会泄露你最重要的秘密。

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上,有行业协会专家发出警告,称人们拍照时喜欢比“剪刀手”,但殊不知这样会泄露自己的身份。

“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说道。

“剪刀手”隐患大,引发网友的热议。有网友戏称:“剪刀手,永别了。”还有网友恍然大悟:“难怪有人的剪刀手反着的手背向外。”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以后拍照干脆握拳,为了保护脸部信息还要戴面罩。”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有美颜滤镜,就不必担忧,“开了美颜能看清指纹算我输”。

2.jpg

指纹信息被他人获取后,会怎样呢?

如果拍照时镜头距离太近,“剪刀手”的照片可能会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照片中人物的指纹信息还原出来。

通过照片提取指纹信息后,再利用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解锁手机、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3.jpg

对此,有网络安全人士提出,人们也不必对此过于紧张,因为很多不经意的瞬间都会“出卖”人体的生物特征,比如手摸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指纹,要窃取人们的指纹并不是一件难事,“剪刀手”并不会增加所谓的安全风险。

但增强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是业内仍需共同努力的。

一些看似低门槛的人工智能(AI)娱乐体验,却隐含巨大的隐私风险。近期走红的“换脸”应用软件ZAO就引发了人脸识别安全性的轩然大波。

4.png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董晶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这些技术都利用了生物信息,而生物信息本身具有不可撤销性,因此它们一旦被泄露或被滥用,都会给用户带来严峻且永久的后果,甚至会对司法调查、保险鉴定等这些严肃、敏感的地带造成严重冲击。”

他还表示,要真正地在信息内容真伪识别中广泛且有效地应用AI技术,就要研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AI反制技术,必须持续研发不断升级的“高阶玩家”,为信息安全堡垒筑起“铜墙铁壁”。

4.jpg

企业级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由于生物识别特征容易被复制,所以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在本质上和一串长口令没有什么区别。但正是由于容易泄露、容易复制,所以生物识别技术不适合用来做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验证,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复杂系统,需要使用零信任机制下的动态加密验证技术。”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内容治理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如今数字内容深度伪造正威胁社会稳定。

8.png

裴智勇认为,对于安全负责任的公司而言,都不会把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手段,一定会辅以诸如人工监督、大数据风控、设备锁定等辅助验证功能,从而给用户提供既方便又安全的体验。

10.jpg

“窃听风云”罪魁祸首竟是WiFi

在网络安全周的互动体验区,安全防护企业通过全息体感技术对手机窃听、门禁破解、电信诈骗进行风险演示,让普通市民从黑客的视角,可以直观体验到万物互联时代网络的风险和犯罪分子的诈骗套路,以掌握更多的技巧、知识来进行安全风险规避。

比如一部手机处于锁屏状态,但是50米开外的电脑却能够控制手机的麦克风权限,周围的声音全被悄悄录下。这场“窃听风云”是如何发生的?罪魁祸首就是WiFi。

6.jpg

现在许多公共WiFi没有密码,用户可以随便连接。但这有可能就是黑客搭建的恶意WiFi。当用户连接到被黑客恶意篡改后的WiFi后,如果使用未经安全检测的APP软件,黑客不仅能在用户未感知的情况下读取手机中的各类私人信息和文件,还能远程控制操作手机摄像头、麦克风。

对此,专家建议,手机应安装一些专业的安全防护软件,尽量避免去连接一些免费的、安全信息不可控的WiFi,不要盲目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要下载一些来路不明的手机APP。

7.png

结语

技术的进步,我们无法阻止。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它本可以被用于很多正面的用途,但很多时候,我们的隐私却被“一时的便捷”给暴露了。一旦泄露,就极易被用于违法行为。

百度CEO李彦宏之前就说过:“中国人对隐私不敏感,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他只是说出来了,更多的人是默默地干着。

既然无法阻止时代的进步,那只好尽力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受伤害。否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未来不要感觉太奇怪。

除国家对此严格监管外,从普通大众角度来看,在被新技术吸引眼球的同时,更应当时刻保持慎重和警惕;而对于app研发企业来说,请不要追名逐利,要秉持对道德礼法的敬畏,未来引领时代的科技产品一定是尊重用户的,而不是愚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