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E人工智能展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732-580


中国首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你好AI》带你感受科技魅力

来源:人工智能展会官网 浏览:719 发布时间:2019-09-25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不是泡沫,也不应该是短暂的狂热。”

自上世界50年代,人们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便确立了将“实现能够像人类一样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机器”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目标。但在接下来的60年的时间里,由于科技水平和技术条件所限,人工智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研究历程,进展缓慢。也就是最近10年,由于英特尔等芯片巨头主导的芯片技术迭代促使计算力呈量级增长,这才为人工智能重燃火焰奠定了硬件基础。所以人工智能从来就不是什么短暂的狂热,更不是泡沫,相反全科技产业需要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围绕AI持续耕耘,解锁未知领域,探索广袤世界。

2.png

如今,没有人能够忽略AI的潜力,它已经与众多领域成功联合,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五集8k纪录片《你好 AI》由intel携手优酷中国及陈怡导演团队,以人工智能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为分集,从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视角讲述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帮助与改变。

9.png

这不仅是⼀部科技进步的创造史,更是一场充满爱和温暖的旅程。时间永不停止,我们也从未停止过爱自己、爱遗产、爱梦想,本片以十五位主人公的故事告诉你人工智能带给他们的改变和惊喜……

10.png

《你好 AI》,共5集,每集18分钟,拍摄天数历经四季长达120天,跨越亚、欧、美、非四大洲,采访77个人物、拍摄43个机构,足迹遍布30+国内外城市,拍摄地点最高海拔4110米,最低温度-40摄氏度,经历沙尘暴、暴风雪、泥石流,记录下火星机器人测试、脑机接口实验、长城修复工程、敦煌壁画数字采集等,全景展现了AI应用的普及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

11.png

作为中国第一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制作团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因为器材主配件沉重、素材量巨大、构图更宽、画质分毫毕现,为纪录片的视听语言革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难题。这使得本片不得不从拍摄人员配置、制片规划、剪辑制作、CG制作上,都以电影纪录片为标准。

12.png

本片的主创团队为国内一线科技纪录片导演陈怡联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导演刘艺乐共同出任总导演,并由国内纪录片一线摄影指导朱兴辉担纲。

13.png

该片于2019年9月2日登陆优酷视频首播,国庆期间将登陆B站热推!稍后还将登陆7大上星电视台,并于今年年底制作国际版向海外推广。

14.png

人工智能跨界?不,AI就是这些领域的未来

人工智能都能应用在哪些领域?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你好AI》系列纪录片几乎全面的展示了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的风貌。

AI助力修缮长城

3.png

长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文明古迹。然而为了对抗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长城的修缮工作困难重重。本就是防御工事的长城在破损之后便更难以到达和修缮,这项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的。

4.png

然而经过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无人机将捕捉到的3D画面进行自动建模生成可参考可量化的缺损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将自动填补这些缺损,对长城数字化虚拟修复并预估出所需要的修补用料。在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力的帮助下,有效提升长城维护的效率,使得这一世界奇迹可以比以往过去任何时候都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AI为敦煌书写“数字档案”

敦煌莫高窟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多年以来的风沙和生物侵蚀已让它少了许多往日的风采与荣光。作为典型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与风沙和生活侵蚀抢时间,尽可能快的将这一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科研人员多年来在做的工作。

5.png

说起来好似简单,拍照、记录、拼图。但其实每一幅洞中的壁画可能都需要分成几百上千的小块进行单独拍摄,然后在输出到电脑上进行后期的拼接、调色,最终得到一张与壁画原作接近的数字档案。有的洞中空间狭小,很难有足够的拍摄空间,就只能进一步缩小拍摄的画面尺寸,用更多块来拼接。照片的畸变、光亮度很难得到统一的展现。敦煌研究院的吴健团队用一年时间大约可以采集和整理20个莫高窟洞中的壁画。可是敦煌有735个洞,这可能是要耗尽人一生的工程。

6.png

于是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共同研发了人工智能嵌入照相设备,它可以在洞窟中自行移动、自行调光、拍照采集的同时图像即时显示在拼接系统中,自动完成拍照、调光、改善透视形变和拼接这一系列动作。

采用这种方式,敦煌的壁画不仅得到了能够永久保存的数字档案,敦煌的魅力也得以远播,未来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展览馆里看到敦煌的数字化展出,让更多人无需抵达敦煌就可以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

借助AI抢救满语

1.png

为了了解全球的AI进程,由陈怡和刘艺乐执导的大型纪录片《你好AI》现已在优酷上映,它是中国第一部从社会人文角度呈现人工智能(AI)的纪录片,也是中国第一部8K全画幅变形宽银幕纪录片。纪录片共5集,每集约18分钟,呈现AI融入世界方方面面的多个应用场景和真实案例,并且摄录采访到诸多稀缺资源,展现了全球当前AI应用的风貌。

在刚刚更新的第二集《我用AI修文物 人工智能复活千年历史》中,令人震惊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在世界范围内,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种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方式,保护语言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

7.png

幸运的是,作为OFweek维科网的重要合作客户——科大讯飞已经先行一步。纪录片中呈现了科大讯飞如何利用AI去保护现有的满语,技术人员不远千里踏遍中国寻找会说纯正满语的老人,实现对语言的收集、存储、处理到最后的应用,完成对一种语言的保护。在AI的世界里,将语言变成为“活化石”继续传承。

《你好,AI》中呈现的保护满语只是科大讯飞方言保护计划中的冰山一角,全球有六千多种语言,如此庞大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在今后,也将会有更多“何奶奶”加入到这项保护计划当中。

8.png

时间奔走不停,万物生长不息,很多语言在随着民族大融合中慢慢消逝。清朝至今不过百年,但现在能说纯正满语的在一亿的国人中只有一人,满语消逝的速度已经让人措手不及。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纹,也就是音色特征。人工智能声学模型训练必须基于真实的、有规律的真人朗读音频数据。邓春雷团队提前做好了声调定义、标注方案。

这次采集共录制到630分钟的样音,将被用于合成个体语言样本。人工智能将帮助邓春雷寻找语言中不同尺度的音节、语义之间的关联和模式。经过处理,邓春雷团队得到了2500多条语句数据。能否顺利提取声纹特征、语言规律、语调程式,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与具有超强算力的服务器协同配合。

人工智能能带我们走多远?或许是永远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4.0再到纪录片《你好AI》所展示的那些我们未知的领域,我们已经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为生活带来的诸多改变,一个又一个奇迹由憧憬变为现实。目睹这一切变革,我们值得兴奋,需要相互鼓励,但更应该砥砺前行。因为人工智能是一场全人类的马拉松,我们只是刚刚跨过起点,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人与动物实现交流?破解基因奥秘获得永生?有朝一日落户火星?我的视野已近乎边界,谁知道呢,总之人工智能一定会带领我们走很远,或许是永远。